安徽中公教育为您提供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备考资料,在线咨询QQ 或关注安徽中公教育微信号:ahoffcn 更多资讯请加入国家公务员考试学习交流QQ群,希望对提前积极备考的你有所帮助!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报名时间|职位表|成绩排名|资格复审|面试公告汇总专题
绿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亮标志。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发展智慧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不竭动力,也为开创全球绿色发展新格局提供重要牵引力。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发展。然而,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人类的生产活动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人类也遭到自然界报复。例如,西方发达国家曾一度出现“寂静的春天”,我国一些地方也曾面临生态严重退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环境污染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负效应。面对一些地方雾霾锁城、污水横流、生态恶化的严峻局面,中央迅速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我国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锁定为天蓝水清地净。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京津冀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完成预定目标。2017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明显下降,较好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的任务。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年均达标超过90%,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在春夏季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粗放式拼消耗的发展模式总体上已成为历史,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均提前完成预定目标,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近10年几乎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目前已降至60%;清洁能源占比超过20%,火电单位煤耗水平领先世界。
经过努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巨大转变,人与自然的图景有了重大改观。千百年来,黄河泥沙俱下、河道无常。如今,黄河年输沙量从历史上的16亿吨锐减到不足3亿吨。地处塞北高原的塞罕坝,曾因不当开发而退化为高原荒丘,“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的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鄱阳湖、滇池成为候鸟天堂。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等地作为国家公园,受到特别保护。今日中国正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打造生态经济体系,加速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自然生态的绿色美丽、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生产生活的资源节约,必然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变革。我国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生态保护产业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绿色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在空间格局方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不复存在,有水快流、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得到根本改变。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高耗水的工业停产、种植业停种。坡耕地恢复为森林草地,河湖湿地得以修复,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星罗棋布。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88%。工业是发展之基,也是污染之源。以产业园区为单元的空间构建,使得资源得到集约利用、污染得到集中治理。
在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在2015年突破50%。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在优化。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平与层次不断提升。
在生产方式方面,很多地方和领域已从原料经生产过程到产品加废料的线性模式,转变为从原料经生产过程到产品加原料的循环模式。以往堆积如山的矿渣得到经济利用,成为工业、建筑业的原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
在生活方式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取代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的生活方式,低碳出行、绿色社区、生态城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基调。
深入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进入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项重要原则,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反映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是绿色发展的基础和结果,也是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从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丰富了发展理念、拓展了发展内涵,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为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是生命之必需、福祉之根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论,揭示了生态要素的关联性和系统整体性,因为绿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系统地整体地把控。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景与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构建人类生态环境共同体。
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包括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体系是以生态文明原则和理念为基础的。生态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念不仅包括哲学认知层面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理,而且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自然价值理论、生态资产理念。在生态经济体系中,无论产业生态化还是生态产业化,都要考虑自然价值、民生福祉、生命共同体的基本原理和要求。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目的是确保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化体系的固化和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考核体系的保障。生态安全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绿色发展体系的构建,应在遵循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对文化、经济、考核、制度和安全各方面的全覆盖。
绘制美丽中国蓝图,为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绿色发展理念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在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绿色未来的宏伟蓝图正逐步绘就。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模式,不仅使中国更加美丽,也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和引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理念是一种零和博弈思维: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零增长”,以保护全球环境;甚至以邻为壑,将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倾销到发展中国家;在掌控核心技术牟取暴利的同时,将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作为“污染港湾”的发展中国家。以牺牲他人绿色来实现自我绿色,有违人类道义,不可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奉行绿色发展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主张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贡献思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在2015年联合国峰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多次在文本中出现。二是行动引领。中国的绿色发展不是喊口号,不是豁免自己而强求他人,而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撸起袖子加油干。例如,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绩效优于预期;将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比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前10年。三是合作共赢。无论国际治理还是绿色投资,中国都秉持开放和谐包容理念,努力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作者潘家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生态文明研究智库执行理事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9日 08 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